1.绝句有几首
绝句是一种诗体。。。。 就像如果问唐诗,绝不可能三百首,唐朝写的不好的也算唐诗,写的不“绝”的也算绝句。
参考资料:
对于“绝句”的称谓,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第二种:“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绝句称谓的第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关于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的说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经指出过:“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有云,绝句或截取律诗一半,或截前四句,或截后四句,或截首尾各两句,或截中两联。审尔,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而《声调谱》作者赵执信也指出过:“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2.古诗词大全,绝句
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言绝句。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送崔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裴迪。古诗全文如下: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翻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翻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宿建德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
3.请问题目叫“绝句”的所有古诗
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三绝句」杜甫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绝句」杜甫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绝句二首」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六首」杜甫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绝句四首」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三绝句」杜甫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杜甫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推荐二十首四言绝句的古诗
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2.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3.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4.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5.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6.杜甫《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7.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8.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9.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0.李频《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1.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2.李商隐 《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3.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4.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5.韦应物 《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6.刘长卿 《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7.刘长卿 《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8.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9.李白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20.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古诗300首》中的五言绝句都有哪些
1、《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什么绝句要关于绝句的资料
绝句简介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
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
唐宋两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也。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
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
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宋】杨万里 天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 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田肥。
[编辑本段]绝句分类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方绝句。 [编辑本段]五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编辑本段]七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关诗句范例如下: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①。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
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④。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 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⑤。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
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 现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
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郿坞(第二首) [宋]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
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
上面所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
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楚凯诗词网 » 绝句古诗有关的诗句(绝句有几首)